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探秘宁陵”地名系列十一:“黄岗”之名源于朱元璋吗?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5-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黄岗集,位于宁陵县西南,探究其村名的由来,当地流传着“先有朱家庄,后有黄岗集”的说法,村民讲的最多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古村的渊源故事:fGK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元朝末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由于世道混乱,父母兄嫂相继病逝,少年朱元璋无依无靠,就投奔皇觉寺当了和尚。在庙里常受众僧歧视,累活脏活都叫他干,白天吃不饱,夜里睡不暖,险些丢了性命。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他便随处化缘,云游四方。一日,来到睢县境界(当时黄岗地属睢州),他见好多人云集在一座坟墓前祭奠,高大的牌坊上雕刻着“朱氏之墓”四个大字。朱元璋心中暗喜:这次难得遇到了我朱姓如此富贵人家,何不到那里叙上一叙,亲近一些认成一家,说不定会给点方便,或赐个安身之地呢!他想到这里,斗胆随客人来到朱家庄。可是庄主见他衣衫褴褛,叫花子模样,不但不认,反而把他痛斥一顿。朱元璋大失所望,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在人们的嘲笑中,灰溜溜地离开了。此时,天色已晚,夜幕降临,前不着店,后不靠村,饥肠辘辘,孤零一人,不知哪里可以安身过夜?突然一股熏烟味道随风飘来。顺之寻去,原来是在庄北的黄土岗上,朱家待客用过的锅灶散发的热气。他看这就是今夜最好的暖铺了,便曲身睡在这里。梦境中,他恍惚觉得元朝江山被蹬塌了半壁,伸腿运转,由于用力过猛,竟把锅灶蹬塌半面。醒来定神细想,甚觉奇异,于是吟诗一首:“灶内曲身吾取暖,偶梦元壁塌半边。寒梦若能随人愿,黄土灶前把礼还。”可谁能想到,一个曾被人瞧不起的叫花子,后来在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竟成为推翻元朝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忽一日想起黄土灶奇梦一事,不觉感慨,便派官员到黄土岗(即今黄岗寺遗址处)前祭礼。同时,愤然敕令:“天下朱姓皆一家,唯有睢州朱家庄不同宗。”朱家庄的人为了避忌,只得以庄北的黄土岗为村名,后人多形成集市,从而慢慢演变成为今天的黄岗集。fGK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按照民间传说的故事,黄岗村名得名当在明朝初年,也即是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距今仅600多年。而查史志资料却知,黄岗村得名的时间远非几百年,而是距今已经1500年左右。据1992年《宁陵县志》记载,黄岗因黄岗寺得名。后梁大定元年(555年)碑载,“寺前有黄楝树一棵,不知始生何年”,且该寺又建在大土岗上,故名黄岗寺。随着人们来此定居,常逢集会,便取村名为黄岗集。fGK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可见,黄岗村名的由来与黄岗古寺密切相关。黄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为宁陵县有史可查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据清康熙三十二年《宁陵县志》载:“黄岗寺始建于北朝”。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其兴盛。据黄岗寺碑载,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传入宁陵。在唐代,黄岗寺又称为寿封寺。民国14年(1925年)尚有大殿三间和东西廊房,三节院落,院四角各建古塔一座,并有清顺治、嘉庆时的石碑三通,明成化年间的铁钟一口。夕阳西照,土岗之上,寺院塔影横空,彩霞披照,景象十分瑰丽,是为“黄岗夕照”,为清代“宁陵十景”之一。而后因多种原因,寺院遭毁荡然无存,仅存遗址。目前,原寺院处已经成为黄岗乡粮管所,土岗上盖有粮食储备库。张本业《渔歌子·宁陵》将黄岗寺列为宁陵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大特曲,张弓酒。享誉中原全国走。白蜡杆,谢梨酥,粱谷甘薯产有。黄岗寺,褒圣侯。淮海战役烈士墓。春秋邑,战国封,史记汉置县署。”作为与黄岗同为宁陵古岗之一的“逻岗”亦是历史悠久,而逻岗之名又与灭亡明朝的李闯王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fGK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