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探秘宁陵”地名系列二十九:洪洞迁民怎留居“瓦屋刘”?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1-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宁陵县南有一个村名曰“瓦屋刘”,是程楼乡政府所在地,这个村名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刘氏族谱》卷四记载:“我曾祖……世居山西省洪洞县,……适大明定鼎,迁民令下,公在应征之列。……公初来驻扎宁南。此时人烟稀少,房屋多半倾颓,公搜集余材,共成瓦屋十余间,因号村名曰瓦屋刘。”由此可知,刘氏族人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盖瓦屋而命村名。那么,刘氏族人为何并怎样从山西洪洞迁民留居宁陵的呢?这就要从我们常说的“大槐树底下的人”说起。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宁陵的许多人被问及其祖先来自何处时,几乎都说是大槐树底下的人,翻开它们各自姓氏的族谱也都有这样的记载。不止宁陵,甚至豫东、整个中原地区,这样的说法都相当普遍。其源头要追溯到明初向中原地区大移民。据《明史》记载,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原一带黄河水患的漫流,连年的灾害、瘟疫、饥荒,中原大地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为弥补在长期战乱和灾荒中损失的人口,明初政府组织向中原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明洪武到永乐年间(1368—1424年),明朝政府共进行了15次大的移民垦殖,对山西的祥、潞、沁、汾和平阳县的“有丁无田”、“丁多田少”之户,按区域迁至彰德、卫辉、怀庆、大名、广平、张家口和豫东等部分地区,对所迁之人在三年中免粮税,不迁者发配充军。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而迁至宁陵乃至豫东一带的人多是山西洪洞县地方的。当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交通方便,长期居住此地的人哪肯愿意徙居外地呢?于是官府在洪洞县的广济寺内设立了专门管理迁民的办事机构,凡属应迁之民皆强行迁徙。至于为什么要在大槐下移民呢?广济寺旁有一株参天大槐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一条阳光官道从树荫下通过,交通十分方便。由于古槐高大,汾河滩上的老鸹择枝构巢,巢满树梢。若是到了冬日,叶落枝疏,黑巢满目,甚是好看。因而,移民的地点就选在了洪洞的广济寺。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是如何启程的呢?历来有一个共同的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说法,颇具故事性。说的是,移民的官方公告虽然早已颁布了,却行动迟缓,难以推进,一纸公文在墙上孤零零地叹息着。那原先的布告张贴不久,在旁边又多了一张告示,写道:凡不愿迁移者,三日内到大槐树下集中;愿意迁移者,请在家等候。这告示让多少人欢欣若狂,奔走相告,大家扶老携幼,欢天喜地来了,指望来登个记、签个名,又回去安居乐业。据说,仅三天,大槐树下就集结了十几万人。突然,马蹄踏踏,烟尘滚滚,奔来一大队官兵。官兵很快包围了集聚来的民众,然后,一位道貌岸然的官员公告:大明皇帝救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这晴天霹雳一样的公告,惊呆了人们。人们木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们上当了,受骗了。大家哭喊埋怨,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在人们的哭喊声中,官员开始了正常工作,登记造册,发给凭证,每登记一个,就脱去鞋子,用刀子在两脚小趾上划刻记号,以防逃跑。所以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复合的。就是这样,中途也有逃跑的,公差干脆弄来绳索,将移民们的双手捆绑在一起,集中挪移。行走的人们要屎要尿,捆绑的手就必须解开。这就是后来人们把喊屎喊尿说成是“解手”的来源。“解手”随着人们的行走,到达了四面八方。现在天南海北的不少人在讲大小便时, 仍然沿用着“解手”这一移民用语。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被捆着,所以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背手走路的习惯。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发生于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一个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大事件。如今时空已穿过四五百年,先祖们迁徙的悲壮故事早已远去。时间久了,人们再也记不得他们原来究竟是来自何乡何村,而只记得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了。大槐树成为中原地区的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如今,在宁陵和我国许多地区,迁徙先祖留下的子孙们,仍然代代传唱着这难忘的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这也是山西洪洞刘氏迁徙留居宁陵县瓦屋刘的来龙去脉。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刘氏在瓦屋刘建村后,不断繁衍生息,直清代已形成一个大家族。据志谱记载,在清咸丰年间,刘氏族人中出了一位比较有名望之人——瓦屋刘联庄会首刘廷栋。此时捻军在本县境同官府的争战不断。咸丰四年(1854年)十月十五日,捻军攻占商丘县十字河,杀死寨主邓某。本县瓦屋刘联庄会首刘廷栋聚众堵截。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二日,宁陵县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令龙德照命刘廷栋率千余人,去商丘县郭村集围剿捻军。二十日,捻军在商丘县谢集驻防,龙德照闻讯后,派刘廷栋率1200人前往,双方激战后,捻军7人战死,清乡勇4人负伤。九月八日,龙德照率官兵去商丘县围剿捻军,并令刘廷栋率乡勇500人相助,次夜二更,捻军手持火把,势若星罗,络绎西去。十月二十五日,龙德照命刘廷栋率乡勇500人,会同贾二红、史演龙两会首,在商丘县十字河与捻军激战两昼夜。两日后复战,捻军大获全胜,杀死十字河会首贾二红和史演龙的参谋苏某,乡勇死伤甚重,刘廷栋也险些毙命。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八日,捻军攻打商丘县顺河,知府王子斌令宁陵出兵围攻,刘廷栋带乡勇截杀。四月二日,县令龙德照命刘廷栋带1200人到商丘县李口堵截捻军。双方激战6次,相持1月零7天。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捻军孙葵心部入商丘境。十一日捻军盖地而来,南北数十里,与长枪会众一道,攻破宁陵县城,知县龙德照被杀身亡。十四日,攻占瓦屋刘,继而攻破平乐寨、郭屯寨等。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在宁陵县南有一比较有名的村庄——大吕集,此村名的由来还和明代思想家、大儒吕坤有直接关系呢,具体有何讲究?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BfN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