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白蜡情结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宁陵,有一种植物尤为特别,被称为“农业三宝”之一,它的名字叫白蜡条杆。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很陌生,但要说起少林棍、岳家枪,大家是耳熟能详。这两种兵器的主要制作原料正是白蜡杆。这不,“厚重宁陵 乡土乡情”文学采风团在参观中亚白蜡产业工艺园的过程中,景林、庆生、金明几位文友顺手抄起精制的白蜡棍、红缨枪开始像模像样地对练起来,惹得大家驻足观看他们的精彩“表演”。
    白蜡条杆系我国重要的优质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也是沙区农田林网化的理想树种。只长了一二年的枝条,当地老百姓叫白蜡条;生长了三四年的枝干,则被称为白蜡杆。它在宁陵的栽培历史可谓久矣,据县志记载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即在柳河镇后赵村开始种植。宁陵人,对白蜡条杆的感情可谓深厚,它曾是农民的“救命树”,游击队的“藏身树”,沙区的“防风树”,而如今又成了宁陵的“创汇树”、“生态树”、“观光树”,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于世,因此大家也就有了挥之不去的“白蜡情结”。
    老百姓的白蜡情结是养家生计。文友们在石桥镇葛伯屯村参观葛城遗址时,有两位下地的妇女着用白蜡条编的条篮,好奇地看着采风团。而石桥正是宁陵白蜡条杆主产地之一。在艰苦的年代里,沙区的群众靠白蜡条编条货维持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活跃起来,白蜡条杆又成了“摇钱树”。前段时间,赴柳河张庄贫困村调研时,车行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白蜡条杆,在宁陵挂职的时县长好奇地问起它的情况。同行的曾在柳河工作多年的农办主任米金华,开始如数家珍地讲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白蜡条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他形象地说了几个在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方圆一丈,自行车一辆”、“草帽一盖,手表一块”,即是约方圆一丈的白蜡条杆卖的钱,当时就可买一辆自行车,而草帽大一块地方的白蜡条杆卖的钱,就可买一块手表。由此可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白蜡条杆的经济效益是多么可观,条区可谓是沙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也正因如此,当地老百姓“不怕淹,不怕旱,就怕条杆嘚降价钱”。
     “老坚决”的白蜡情结是防风固沙。采风过程中,文友们还去拜谒了一位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老人——全国著名林业劳模“老坚决”潘从正,他干的这件事就是植树造林,目的是为防风固沙,白蜡条杆正是其所栽植的防风固沙主要树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石桥镇万庄一带作为黄河泛滥过后的黄泛区,是“大风一起,刮满犁底”、“大风一 停,坑满河平”,很多地方老百姓种不成庄稼,能种成的地方产量也极低。白蜡条杆扎根深,耐旱涝和瘠薄,是防风固沙的极佳树种。为此,“老坚决”在万碧风口大力栽植。“他毁,俺栽;他再毁,俺再栽”,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用自己发明的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道的立体防风固沙模式,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堵住了肆虐的万碧风口,使两千亩沙荒地变成了良田。县林业局副局长侯波说,新疆的林业专家曾多次到宁陵考察,将宁陵的白蜡条杆引种到了新疆沙漠地带,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摄制《老坚决》电视专题片时,河南省林业厅的专家告诉我,“老坚决”发明的以白蜡条杆为核心的农条间作立体防风固沙模式,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防风固沙模式之一,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推广使用。
    革命者的白蜡情结是藏身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宁陵的数万亩白蜡条杆犹如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埋伏着一支支抗日的游击队。当鬼子侵占了我们的家园,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宁陵人民奋起反抗。“血债还要用血来偿”!一个个岗楼被端掉,一座座碉堡被摧毁。青纱帐里举红樱,青纱帐里卷巨浪,青纱帐掀怒潮,青纱帐喷出复仇的岩浆,使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这里也成为老百姓的避难所,掩护了群众在这里躲藏,免遭战争枪剑的屠伤。如今,当你从高处俯瞰这豫东平原上独特的青纱帐,你会看到蓝天绿地万顷碧浪间,一行行白蜡条杆把田野切割成无数小的田块,广博,神秘,浩瀚。间或有树林和村庄点缀其中,还有想象中的小桥、流水,真有“条杆深处有人家”之感。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这样写到:“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那么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是啊!白蜡条杆构成的青纱帐,只有当你走近它,才能感觉到它的强悍与柔情,它的朴实与浪漫。
    爱家者的白蜡情结是扮靓家庭。远古葛天氏部落在古葛地栖息,发明了以葛编织葛鞋、葛衣。古葛编织习俗也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在城乡的集会上会看到很多手工编织的农具。而用白蜡条编织家庭用品,也成为宁陵一道特殊的手工技艺。白蜡条柔软、耐磨,条乡人便用它来编篓、编筐、编篮,俗称“编条货”。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还用白蜡条编成生活的装饰品,成了家庭的卧室、客厅里那一丝泥土芬芳,以柔韧与秀美,让温馨的家更具魅力。用白蜡条杆深加工做成的休闲椅、茶几等纯天然手工艺家具,不但富有明清家具传统的工艺风格、精湛的雕刻技巧,还有西方家具的华美优雅,质坚致密,舒适透气,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品位畅销国内外。
    企业家的白蜡情结是赚钱创汇。白蜡条杆制品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着创业者以其来“淘金”。最初级的便是卖白蜡杆,外地的客商前来条乡收购,条农们便打捆外卖,用以制作农用铁锨把、铁路用撬扦等。尤其是白蜡杆可弯曲到180度不劈裂,具有较强的自然拉力,以其弹性、韧性受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制作少林棍、太极枪的上乘原料。每年,宁陵6个乡镇原产地15万亩条杆,可年产白蜡条杆2000万根,面积之大,产量之多,全国第一,被授予“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01年,宁陵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白蜡条(杆)之乡”。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也纷纷开发白蜡条杆深加工,中亚工艺、欧瑞工艺先后开发出各式高中档工艺制品100多种,多次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奖、名优产品奖等,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肯定,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出口到了美国、西班牙等国,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旅游者的白蜡情结是生态观光。一条条的白蜡条纵横交错,织成一道道绿色屏障,改变了局部田间小气候,增加了农条间作地空气温度和湿度,和全县22万亩酥梨、30万亩花生,及黄河故道林带一起,为“中国长寿之乡”宁陵构建了自然的“天然氧吧”娱乐休闲基础条件。2006年的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曾专程参观宁陵的白蜡条杆生态林建设。风和日丽时,条区无边的绿野静谧安祥,条杆静默沉思,孕育着五谷的丰收,散发着清新的芳香。微风吹来,条杆沙沙作响,翻起层层波浪;偶遇狂风大作,暴雨袭来,立刻惊涛骇浪……行驶在绿意葱茏的条区,真可谓是“车在条边行,人在画中游”。
    走出城市,走出了喧嚣;走进乡野,走进了恬静。走进白蜡条杆织成的青纱帐,收获的是一份旖旎,一份浪漫,享受美心的荡漾,放飞快乐的梦想。PrK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