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探秘宁陵”地名系列十九:“程楼”“乔楼”为何以楼命名?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6-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宁陵县有很多以“楼”命名的村庄,其中就有三个以“楼”命名的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刘楼之名来历我们已探讨,那么“程楼”与“乔楼”为何又以“楼”命名呢?据1981年宁陵县地名普查卡载:“程楼:清康熙二年(1663年),该村名程庄。后来程姓盖座楼,遂更名为程楼。”“乔楼:清初,村中有富户乔老大,建楼房一座,便取村名乔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除了乡镇以“楼”命名,宁陵自然村以“楼”命名的也格外多。据统计,全县14个乡镇,共有带“楼”的自然村114个: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柳河镇有李楼、程楼、截楼、张小楼、杨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逻岗镇有杨楼、王楼、符楼、李叉楼、李楼、李坡楼、小崔楼、白楼、刘窦楼、和楼、崔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石桥镇有张楼、前周楼、后周楼、东刘楼、刘楼、高门楼、赵楼、打铁楼、郭岔楼、吕楼、杨花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张弓镇有符楼、康楼、乔楼、何楼、李楼、毛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黄岗镇有前罗楼、后罗楼、郭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华堡镇有路小楼、路大楼、符楼、杨楼、周楼、李楼、朱楼、高楼、孟楼、丘小楼、郭楼、苗楼、大黄楼、小黄楼、芦平楼、南郭楼、徐楼、刘邵楼、陈兑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刘楼乡有王七楼、侯楼、符新楼、庄楼、梁楼、刘楼、王楼、符老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程楼乡有乔八楼、徐八楼、王小楼、黄楼、程楼、郭楼、徐楼、曹楼、张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乔楼乡有东乔楼、南黄楼、刘富楼、后贾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城郊乡有吕小楼、孙叉楼、殷楼、胡平楼、孟楼、东马楼、西马楼、小程楼、辉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阳驿乡有朱平楼、张楼、郑楼、袁楼、鲁楼、东张坡楼、西张坡楼、小张楼、郭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赵村乡有雷楼、孟黄楼、王楼、前董楼、丁楼、南孟楼、苗楼、金小楼、翟楼、北翟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孔集乡有韩小楼、李元楼、李小楼、齐小楼、孔大楼、孔小楼、前小楼、后小楼、张小楼、侯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这么多“楼”村,其名称又是如何得来的呢?我们择要简述一下: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柳河镇成楼:该村原名成庄,后来成姓盖所楼,将成庄改名成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李楼:清末李姓建座看家楼,取村名为李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逻岗镇李楼:清嘉庆年间,该村被黄水淹没,迁来一户李姓在此建村,并盖有楼房,取村名李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石桥镇刘楼:清初,刘姓从河北迁此建村,盖所楼房,取名刘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郭岔楼:明万历年间,该村原名郭庄。后来郭姓欲盖楼两层,因砖质差,盖了一层,墙出毛病而停建,便渐称村名郭岔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张弓镇毛楼:清咸丰年间,毛氏在此建村,盖有楼群,并在周围筑有土寨,当时称为毛楼寨,后习惯称为毛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黄岗镇后罗楼:清咸丰年间,该村原名路楼,因路姓盖座楼。后来罗姓迁此增多,变村名为罗楼。由于庄大,便以水坑为界,坑前的称前罗楼,坑后的称后罗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华堡镇李楼:明洪武年间,有户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李庄。后来盖座楼房,改村名为李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重楼:清初,有一富户姓重,在该村建一所楼,便取村名重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高楼:清康熙年间,该村原名高庄。后来高姓建座楼,更村名高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陈兑楼:清初,该村陈姓建座楼,与南边三里处的刘邵楼相对,故名陈对楼,后演变为陈兑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大黄楼:该村黄姓兄弟二人,分居另立村庄,各建楼房,老大村名大黄楼,老二村名小黄楼,该村为大黄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刘楼乡王楼:明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盖所楼,取村名王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梁楼:明洪武年间,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梁庄。后盖座楼,更名梁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符老楼:明洪武年间,该村名叫丁祥湾,有户符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来有个名叫符启的中了举人,并盖有楼和祠堂,把丁祥湾改为符楼。清顺治年间,符姓人多分寸另居,该村成为符姓老家,遂称为符老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庄楼:清康熙六年,该村是富户庄万元的外庄子,他有良田800亩,建村时又盖两所楼,故取村名庄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程楼乡郭楼:明洪武年间,有户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盖一座楼,取名郭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王小楼:明末清初,该村名王庄。当时社会混乱,王姓筑座看家楼,更名为王小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徐八楼:清光绪年间,该村徐姓建座楼,距县城八里,故名徐八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乔楼乡后贾楼:该村以姓命名,因贾姓迁此最早,并盖有楼房,取名贾楼。又因村前已有个贾楼村,经两村协商,定为前贾楼和后贾楼。该村在后,故名后贾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吴楼:清末,吴氏在此建村,并建有楼房,取名吴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黄楼:清朝中叶,该村黄氏建座楼,故名黄楼。 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阳驿乡米楼:明末清初,社会混乱,该村米姓建座看家楼,取村名米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鲁楼:清康熙年间,该村有鲁、肖、单三姓,鲁姓较富,盖座看家楼,便取村名鲁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徐楼:明末,有户徐姓从山东迁此建立徐庄,后因做斗(卖粮用)发家,盖座看家楼,便改村名为徐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袁楼:清康熙年间,该村袁姓盖座楼房,故取村名袁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朱平楼:清康熙年间,该村名朱庄。有一朱姓富户,因多次被盗而盖座看家平楼,便改村名为朱平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赵村乡黄楼:该村原名黄庄。后孟姓迁入,为防匪患,黄姓盖座看家楼,故更名黄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北孟楼:孟氏建村,盖所楼房,取名孟楼。后来兄弟二人分家,一前一后,南边的为南孟楼,后边的为北孟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张楼:张氏在此建村,并建有楼房,故名张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翟楼:翟姓在此建村,村四角各建一所看家楼,故名翟楼。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由此可见,宁陵县境内带“楼”的村庄,都是以村内大户的姓氏+比较显著的建筑“楼房”而命名。“楼”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楼,重屋也”,本义为“双层木屋”。该字为形声字,字从木,从娄,娄亦声;“娄”意为“双层”,“木”指“木屋”,“木”与“娄”联合起来表示“双层木屋”。“楼”即上下两层及其以上的建筑。境内村名多是明、清时期形成,如此多带“楼”的村落,可见当时宁陵一带经济的繁荣及战乱时“楼”所起的放哨防御功能。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而关于“楼”村名多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即近代史上,宁陵一带多黄河泛滥,洪水淹没村庄的现象时常发生。洪水过后,大部分普通民房被摧毁,很少有固定的明显的有指示性的标志。而楼房因基础扎实隐固,一般情况下不易倒塌,原村落只有以所剩的了了无几的楼房名称来做村名使用。一个村名叫起来后,以约定俗成习惯沿用至今。照此,洪水灾害是“楼”名之多的原因。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记得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乡村里无论带“楼”或不带“楼”的村落,已经到处是新建的楼房,彰显了时代的进步与农民幸福的新生活。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在乡村地名中,“楼”是一种标志性的命名方法,而“河”也是如此。宁陵县北,陇海铁路沿线有一重镇曰“柳河”,那么,柳河之“河”到底指的是哪条河呢?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cD9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