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市、区)政府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230058619342-2021-00003295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17-09-29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陵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29 浏览次数: 【字体:

 宁政办〔2017〕86号R5S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陵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宁陵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R5S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2017年9月20日


宁陵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豫政办〔2016〕113号)和《商丘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商政办〔2017〕1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其中乡镇文化场所称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场所称“乡村舞台”),现就推进全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宁陵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导向,服务大局。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2.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发展,巩固深化农村“乡村舞台”建设成效,推广总结经验,以乡镇、社区为重点,扩大建设成果。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统一管理、服务群众”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3.脱贫攻坚,保障基本。以116个贫困村为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开展文化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实施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4.以人为本,对接需求。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5.改革创新,提升效能。围绕建设、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鼓励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我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效益。
  (三)工作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指标相衔接,到2020年,全县所有乡镇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法制科教普及为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一套符合宁陵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队伍编配规范化、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二、功能定位
  (一)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城乡居民特别是特殊群体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及网络等平台,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等形式,开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道德模范展览展示、巡讲巡演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培育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及平安社区创建和乡贤文化建设。应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载体,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等党员教育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教育阵地作用。
  (三)开展社会公益便民服务。实施农民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康大讲堂,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科普常识、卫生健康、法律咨询、防灾减灾知识及就业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条件,开展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推广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集中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建设任务
  (一)巩固深化农村建设成果。到2018年中旬实现全县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标,巩固深化建设成果,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重点,比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建设模式,按照“345”工程(即实现农民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要求,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消除城镇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充分考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文化活动场所,高度关注特殊群体文化需求。有关乡镇要发挥统筹和主导作用,立足实际,根据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保障城镇、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它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凡现有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一律不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
  (三)强化配套功能设施。与乡镇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设施相配套,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文体广场。文体广场要建设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和公益广告牌,并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新内容,配备体育健身设施、灯光音响设备。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民俗文化展览室。推进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程。
  (四)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提供应急广播、广播电视器材供应及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加强村(社区)及薄弱区域的公共图书借阅服务,整合农家书屋资源,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点,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提高使用效益。
  (五)扶持自办文化社团发展。支持和发展群众自办文化,建立村(社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以及个体放映队等,适当配备开展戏曲、歌舞等文化活动的音乐器材、服装道具等设备。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服务点,采取“轮训”形式,开展民间自办文化社团的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业务培训。依托“三区”人才扶持计划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载体,组织省、市、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专业文艺院团与民间自办社团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提升群众文化自办能力。
  (六)丰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读书征文、经典朗诵、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发挥文体广场、文化大院、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作用,组织开展歌舞、戏曲、传统秧歌、武术和其他体育健身等群众文体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时机,举办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体育赛事等活动。开展艺术普及、群众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文艺健身培训等文体活动。加强对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引导,促进群众文化娱乐特别是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
  (七)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和民间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俗活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基层民俗文化,大规模组织培训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高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实用程度,推进“乡村舞台”与“农家乐”等村(社区)级旅游示范点融合建设,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四、完善制度
  (一)建立服务标准体系。着眼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健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建设,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实现“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服务与设施相配套,建立既与当地财力相适应、又能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保障机制。
  (二)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制定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和乡(镇)文化专干、公共财政补贴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人员实行县文广旅游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建立县文广旅游部门对乡(镇)文化站长(专干)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的公共财政补贴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重点围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规范、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绩效考核、奖惩措施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创新服务运行机制。实行以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为基层服务点的运行模式,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实行错时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流动服务点,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区域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推出一批特色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服务内容、项目和保障计划。实施“文化进村入户暖心工程”,广泛开展送图书、送戏曲、送电影、送书画、送科普、送展演等服务项目入户到家庭活动。推广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借助国家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专项平台,吸纳更多有奉献精神和文体技能的普通群众成为志愿者,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管理。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的建设使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依托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会议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事项,充分取群众意见,保证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五)探索社会化建设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拓宽社会供给渠道,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
  五、实施步骤
  (一)农村普及阶段(2017年至2018年)。按照“无则立、有则优”的要求,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和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二)城镇推广阶段(2017年至2019年)。参照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345”工程建设模式,推进城镇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8年至2020年)。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服务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基本实现宣传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法制科教普及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广大群众的文化、健康素养水平普遍提升。
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陵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村(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尽快制定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时限。各乡镇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加强“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统筹、组织领导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确定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任务,将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用于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各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保障。县政府将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建设标准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落实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在现有编制总量内,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精神,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要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两委”确定1名兼职工作人员,同时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至少配置1名由县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负责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的管理服务工作。鼓励“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乡镇和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四)开展督促检查。县政府将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及乡镇、村(社区)的党建年度考核。由县文广旅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群众满意度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R5S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